• W020201125323737979009.png
  • 2015551418294331.jpg
  • 23.jpg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志愿服务
新安县一乡村理发师坚持十几年为过世老人理发,堪称“乡村入殓师”
来源:   发表时间:2023-03-08

   在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,47岁的理发师张进巧名声响彻十里八村,除了她那精湛的好手艺,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,她十几年来坚持为当地去世的老人理发,让死者体面离开。31日,洛报融媒记者来到她的理发店,听她讲述自己“乡村入殓师”的故事。

   镇上有条金水河,河上桥名金水桥。桥东头就是张进巧的理发店,店面不大,也没个门脸。一进门,店里忙碌而热闹,有人理发、有人染色,沙发上坐满了人。来这里的多是中老年人,提到张进巧为去世的老人理发,大家并无过多忌讳,反倒对她连连称赞。

   在很多人看来,死亡是一种禁忌,令人恐惧、害怕、措手不及。“给我一万块钱,我也不去跟死人打交道。”张进巧说,最初干这行,没少听到这种话。但在她看来,“人在世上走一遭不容易,打发他们干干净净地走,我心里踏实。”

   2006年,张进巧在镇上的老街开了这家理发店。2007年的一天,她接到一个电话,农村人说话不拐弯,对方直言:“家里老爷子没了,你会理发,能过来给剃个头吗?”当地有个风俗,男人去另一个世界时一定要剃头,女人则要理发,不能蓬头垢面。张进巧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这个开理发店的会遇到这样的请求。

   片刻思索后,张进巧回复:“能!家里先烧好热水。”说罢,她带着一把剃头刀就出发了。一进门,满院子的人,主家伸手示意后,她挽起袖子就进了屋门。

   先用塑料布垫在老人的头和脖子下面,用毛巾再垫一层,张进巧说这是对老人的尊重。洗头、剃头、再洗头,张进巧神情专注、手起发掉。接着,她仔细为老人净面,直到看不见一根毛发。

   “第一次去,自己也害怕。但想着我有这个手艺,人家提出来,不好意思拒绝。”张进巧说,此后一传十、十传百,找她给过世老人理发的也越来越多,在这一过程中,她原有的害怕也渐渐化为敬畏。

   回忆往事,她觉得这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。“小时候,谁家有红白喜事儿,都会找我爸过去掌事儿。这让我觉得生和死都是一件严肃的事儿。”

   从那以后,张进巧已经累计为周边近百位过世的老人理发。亡者是不会对理发的技术有任何挑剔的,但张进巧一样耐心细致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让他们体面地离开。不能站、不能坐,且当地有风俗不能轻易挪动死者,她就俯下身子、半跪着,两侧理完,再用手轻托亡者后脑勺,留出几厘米的空间,方便剃刀或剪刀操作。整个流程用时约50分钟。

   一次,张进巧给去世的老人理完发,老人的儿子哭着说:“爹啊,你今儿真排场……”这一幕,让张进巧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件神圣的事儿。

   有时候,半夜接到电话,张进巧也收拾东西,立即出发。主家不来接的话,她就自己开车去。有人说她憨胆大,有人说她傻,面对不理解,她从来都是不解释、不埋怨。

   “我有支持我的家人,丈夫的孝顺出了名,跟家里老人说话从来都没有大声过,给老人洗脚、剪指甲、洗被褥,啥活儿都干。”张进巧说,两个女儿在夫妻俩的影响下,也能正常地看待妈妈的这份“工作”。“我一说出去给人剃头了,孩子们就知道我干啥去了,有时候晚上她们还会陪我去。”

   外出忙完,有主家会包个“白包”,以示感谢。这都是看自家情况,有的5块、有的10块,条件好的可能会给个五十一百。张进巧说:“人家的谢意我收下,但我干这个不为名、不为利。”近年来,张进巧每月都会开展两次义剪活动,为附近村民免费理发。来到店里的80岁以上老人,她也分文不取。

   从最初还会闪现一丝害怕,到能够直视死亡、理解死亡、敬畏死亡。张进巧认为,怀揣着一份赤诚,与逝去的生命作别,本就应是极为隆重的事情。自己干的,无关职业,而是对生命的敬重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