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15551418294331.jpg
  • 23.jpg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志愿服务
新安县“家味道·助老小灶”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系列报道
来源:   发表时间:2022-07-11

     昨日晌午时分,在新安县铁门镇刘杨村的助老小灶里,七八位老人边吃饭边聊着家常。这样的情景,在刘杨村已经持续了3年。


   刘杨村为啥要给老人们开小灶?村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陈军委道出了原委:“刘杨村不大,年轻人白天基本上都在外边务工,老人留守在家里,因人少不愿开火做饭,午饭经常将就着吃,吃得不营养、不健康。”

   “碗递给我吧,多吃点还是少吃点?”11点半,小灶准时开饭,当天的掌厨谢二丑热情地招呼着老人。

   “今天的面条真顺溜,年龄大了就好这一口。”说话的是74岁的村民牛素琴。老人是小灶的忠实“顾客”,家里只有她一人,自村里开设小灶以来,她几乎天天来。

   在厨房外的院墙上,贴有助老小灶的一周食谱。饺子、胡辣汤、面叶、米饭、面条等,每天不重样,牛素琴最爱吃的就是糊涂面和甜面叶。每次有这两样饭,她都会不自觉地多加一碗。“年龄大了,牙口不好,就爱吃稀溜溜的面食。我在家做饭嫌麻烦,天热也吃不下去,到这儿吃着饭聊着天,自在又舒服。”牛素琴笑着说。

   2019年夏天,助老小灶刚开的时候,并没那么好的条件。那时候,大家在村委会旁边生火,老人们只能端着碗到会议室里吃。没过多久,村民杨海军主动找过来:“我常年在县城居住,家里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不如改造成助老小灶吧。”

   粉刷了墙壁,安装了空调,厨房里灶具、锅具一应俱全,客厅里还添置了两张单人床,供老人们休息。就这样,刘杨村的助老小灶搬到了新地方。村民们不时地给助老小灶送来米面油,还有自家种的蔬菜。

   谢二丑每周都会来助老小灶做一次饭,这是她凭“好婆婆”的名头争取来的。

   说起做饭,陈军委就“犯愁”。他说,每天来吃饭的老人少则七八个,多则20多个,给老人做饭还有讲究,油盐都要少放,大多数老人偏好清淡口味。本以为在村里找人做饭是难事,没想到大家争先恐后地报名,有人一个月也轮不上一次,大家就忍不住“埋怨”。他只好想了一个办法,即只有村里的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能来掌勺,其他人只能轮流来搭把手。

   每年三八妇女节,刘杨村都会评选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。今年,又有十几名村民走上“领奖台”。“能给小灶做饭,觉得可光荣。现在,尊老敬老已经成一种自觉,大伙儿都可下劲儿。”今年刚被评为“好婆婆”的刘素兰自豪地说。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