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020201125323737979009.png
  • 2015551418294331.jpg
  • 23.jpg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志愿服务
铁门镇刘杨村:乡风植沃土,遍开文明花“乡风文明建设”
来源:   发表时间:2023-07-25

   近年来,铁门镇刘杨村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,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新观念,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气。通过紧密结合刘杨村情,创新实施“党建+”“四个一”“4+7+N”工程,形成了乡风文明、生态宜居、产业兴旺、生活富裕的和美刘杨新气象。

   

  移风易俗 “易出”美丽乡村新气象

   

   刘杨村以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封建迷信、打牌赌博等问题为切入点,强化党建引领,开展“治陋习、树新风”专项行动,革除陈规陋习,培育时代新风。一是抓住关键力量,以党风促民风。从党员干部抓起,出台党员干部“治陋习、树新风”规章制度,立规明纪,强化约束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,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。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尚,推动移风易俗。制定村规民约,大力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、赌博、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和行为。同时通过选树典型模范,弘扬文明乡风。三是广泛开展文化活动,丰富文化供给。成立妇女文艺宣传队、刘杨大叔志愿队、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服务团体,开展“文明乡风”专场文艺演出,丰富村民文化生活,引领文明乡风。

榜样引领 “引出”助老爱老新风尚

   

   刘杨村以德孝文化为核心,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。一是积极开展“四个一”系列活动,弘扬家庭美德。“一盆温水”“一个拥抱”“一声爸妈”“一块家风家训牌”,形成孝老爱亲、邻里和睦的氛围,让德孝文化更加有力地融入群众的生活,让优良的家风带动村风民风。二是创建助老小灶,引导村民敬老爱老。为解决村内留守老人、留守儿童吃饭问题,刘杨村依托闲置民宅设立“助老小灶”,成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。创新实行“支部引领、党员带头、巾帼带动、群众参与”模式。刘杨村“助老小灶”场地由在外的党员老家改造,厨师由村里评选的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义务担任,食材大部分由村里免费提供,少部分来自就餐的老人孩子自愿捐助,切实解决了20多名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。三是优化功能配置,搭建服务“连心桥”。刘杨村在“助老小灶”的基础上成立“乐养居”,设置休息室、保健室、图书室等,定期举行医疗保健、文体休闲等活动,组织志愿者到村庄为老人、儿童免费理发,增强互动交流,丰富服务内容。传统节日通过发送邀请函、短信等,邀请在外乡贤、用餐老人子女一同参与。举办义写春联、同吃大锅饭、表彰孝善模范等活动,真正让外出人员干事放心,让留守人员吃住顺心。刘杨村助老小灶自成立以来,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认可,在市、县叫响了党建引领、服务群众的“刘杨模式”,被评为洛阳市群众最爱来的十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每年接受参观检查50余次。市、县领导多次到刘杨村参观,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,并在全市推广。

党员带头  “带出”服务群众新实效

   

   刘杨村坚持党建引领,不断深化“党建+”工作机制,以“4+7+N”工作法为引导,展现服务群众新作为。一是抓好4支队伍。组织村干部、党员、网格员、志愿者成立共64人的4支志愿服务队,建立三级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,做精乡村治理微网格,贴心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。二是建好“七有”阵地。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支撑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实施“老幼共托、文娱兼备、全天全域”为一体的暖心服务工程。村庄便民服务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上网、打印、雨伞、开水、公用电话应急等服务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设幼儿托管班,每天下午志愿者为幼儿辅导作业,在寒暑假期间,组织返乡大学生义务开展文化、体育、常识小讲堂等活动。农家书屋收藏各类书籍 2000 余册,满足群众阅读需求。技能培训中心每年为群众提供种植、育儿、烹饪、家政等培训课程20余期,成为孩子学习、农民学技的“智库”。村卫生室为群众提供义诊、远程诊断、常规诊疗、体检等服务,满足群众健康需求。便民超市融合快递物流网点、金融服务站点,为群众提供全方位、一体化服务。三是搞好N项活动,常态长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、普法宣传、乡村光荣榜评选、农技培训等 N 个多彩党建文体活动,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   下一步,刘杨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,振奋精神,把“规划图”变成“实景图”,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理念,压实工作责任,继续扛起乡村振兴重任,在红色引擎的带动下,努力创建党建强、村容美、农民富、乡风明的美丽新乡村,为村民群众绘就一副富民兴村的大好画卷。

分享到: